通知公告 更多 >
  • 2025
    04.01
    为有效支撑公共平台仪器开放共享,提高仪器使用效能,进一步保障公共平台共享业务开展,实验室于3月24日成功举办共享系统使用培训会。本次会议由平台设施部组织召开,采取线下与线上同步进行,公共平台负责人、仪器负责人、用户等共计50余人参会。会议由平台设施部主管武垒垒主持。共享系统培训会现场会上,平台设施部部长方绵介绍了广东省大仪共享绩效评价要求,分析了开放共享面临的困难。她强调,当前共享系统已集成八大公共平台的主要大型科研仪器资源,实现了仪器的集中管理和高效调配,这一举措不仅是对国家及省市关于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要求的积极响应,更是公共平台提升服务效能、促进开放共享的关键支撑。她表示,希望各平台用好共享系统,规范业务流程,强化协同意识,共同推进仪器高效使用和开放共享,助力公共平台高质量发展。方绵部长讲话培训环节,项目经理采用“理论讲解+实景操作”的模式,详细介绍了共享系统的各项功能模块,着重演示了仪器负责人、平台负责人及用户/课题组负责人等各权限层级的核心功能。与会人员积极参与各角色沉浸式培训,进一步熟悉了共享系统的操作规范,这将为促进开放共享奠定基础。在互动环节,与会人员就使用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和探讨。武垒垒对《广东省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绩效评价实施细则(试行)》进行了详细解读,深入阐释了该政策的核心要点,结合实验室现有仪器特点,从信息完整性、仪器开放率、使用率及共享率等核心要素进行细致说明,并对参会人员提出的各类问题逐一进行详细解答。南方海洋实验室公共平台南方海洋实验室目前已建设八大海洋公共技术平台,拥有3000余台(套)科研设施与仪器,可用于海洋、新能源、装备制造、精细化工、生物医药与健康等产业领域,能够服务于海洋、地质、测绘、生物、化学化工、材料、渔业、电子信息、环境、海洋工程装备等学科,开展检验检测、科学调查、技术咨询、设备共享、测试加工、数据采集处理等服务。公共平台共享系统(http://yqgx.sml-zhuhai.cn)已录入1000余台(套)科研设施与仪器,为构建多领域、跨学科、跨平台的科研设施与仪器协同创新提供了重要支撑。为快速响应用户需求,有效提高设备使用效率,平台设施部将持续完善共享系统,提升服务效能。如有单位、企业、高校需参与共享系统使用培训,可扫码下方二维码报名,具体培训时间及方式将根据实际情况统筹安排,以参会人所收到邮件为准。
  • 2025
    04.01
    3月26日,我实验室公共平台全体成员会议顺利召开。南方海洋实验室副主任孙冬柏、党委书记刘梅、管理部门负责人、平台设施部及公共平台全体人员共70余人参加了此次会议。会议旨在全面总结公共平台工作成果,深入探讨行业形势与运行经验,明确2025年工作目标与责任,为实验室公共平台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会议由平台设施部方绵部长主持。 公共平台全体会议现场 夯实基础 聚焦重点 会上,方绵部长回顾总结了进入运行期以来,公共平台的总体概况以及取得的成效。她指出,公共平台的设备设施、人员队伍日趋稳定,技术能力不断提升,已成为实验室的“硬实力”核心资源与创新引擎。希望公共平台面对国家、省市的政策要求,不辱使命与责任,加大务实举措,推进开放共享,助力实验室可持续性发展。 方绵部长介绍公共平台的总体概况及重点工作 智慧碰撞 经验分享 在当今快速发展的时代,了解行业形势、学习先进经验对于公共平台的发展至关重要。海洋元素与同位素平台负责人俸月星研究员等两位行业专家,结合平台发展和自身丰富的工作经验,分享了行业形势及宝贵的运行经验。内容深入浅出、视角独到、见解深刻,干货满满,与会人员受益匪浅,为公共平台未来业务拓展提供了重要借鉴与参考。 俸月星研究员分享工作经验 明确目标 强化责任 会上全面部署2025年公共平台主要工作,孙冬柏副主任为公共平台颁发了2025年共享收入目标责任书,刘梅书记为公共平台颁发了安全责任书。 颁发公共平台2025年共享收入目标责任书 颁发公共平台2025年安全责任书 刘梅书记感谢大家为平台建设和取得的成绩付出的辛勤汗水与智慧,希望大家坚持目标导向,团结协作,主动作为,充分发挥优势,努力推动开放共享走在国内同行前列。  刘梅书记讲话 夯实基础 聚焦重点 孙冬柏副主任讲话 孙冬柏副主任充分肯定了公共平台取得的工作成果,强调大家要转变思想观念,将公共平台固投优势发展转化为共享服务的优势,将“金碗”变为“金饭碗”。他在综合分析了平台的优势后强调:第一,要明确目标,精准发力。开放共享不仅是平台的运行要求,更是实验室的政治担当,我们要做的不仅是拥有“科研利器”,更要当好服务科技创新和区域发展的“创新引擎”;第二,要提升能力,强化保障。大家要强化责任意识,落实工作责任,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第三,要加强协作,形成合力。各平台必须牢固树立“一盘棋”的思想,加强信息共享,强化沟通协调,注重团队协作,形成工作合力,实现共同发展;第四,要注重实效,加强创新。业务工作要以结果为导向,不断提升平台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注重用户反馈,跟进并满足用户需求,不断提升用户满意度。让公共平台的运行与发展,最终体现到实际效果上。 此次会议通过全面总结工作成果、深入交流运行经验、明确共享目标责任、强化运行安全意识,公共平台全体人员进一步增强了责任感与使命感,凝聚了共识,明确了方向,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 2024
    12.27
    12月22日,“万山海上测试场2024年技术年会暨第六期万山论坛”在我实验室成功举办。万山海上测试场新一届技术专家委员会委员和特邀嘉宾以及我实验室相关人员通过线上线下方式参会。专家委主任严新平院士主持了会议,实验室主任陈大可院士为新一届专家委员会委员颁发了聘书。严新平院士主持会议陈大可院士为主任委员严新平院士颁发聘任证书陈大可院士为徐青院士颁发聘任证书徐青院士发言会议听取了万山海上测试场年度工作报告及相关专题工作汇报,研讨了下一步的工作。专家委员和与会嘉宾一致认为,万山海上测试场2024年的工作任务成绩斐然,实现了“边建边用、上岛下海”的年度工作目标,后续要充分利用已形成的试验服务保障能力,进一步统筹内、外部资源,加强试验测试技术和数字化方法研究、试验测试规程规范研究、试验场运行管理制度建设等软环境的构建以及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力争测试场建设再上新台阶。万山论坛期间,来自中国船级社上海规范所、武汉理工大学、汉江实验室、西北工业大学、中国兵器工业试验测试研究院和东海实验室的专家学者,分享了各自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以及对海上试验测试能力发展的思考等精彩内容。会后,部分专家登船参观了“珠海云”。陈大可院士总结讲话会议合影
  • 2024
    12.26
    近日,我实验室船舶运行管理中心联合国家海洋局南海调查技术中心、珠海云洲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珠海近岸海域开展了智能型无人系统科考母船“珠海云”与无人艇集群编队的智能规划与碳汇协同观测演练。本次演练以“珠海云”作为保障母船,搭载大、中、小型无人艇集群编队;通过在“珠海云”上操控无人艇集群编队,顺利完成无人艇集群的队形变换及海气通量数据采集任务。通过在3艘大型无人艇和3艘中型无人艇上配备海气通量观测系统,实施了二氧化碳、潜热和感热等通量要素的针对性观测。同时还与“珠海云”气象桅杆上的走航式海气通量系统进行了协同对比观测。无人艇海气通量观测系统无人艇航线智能规划本次演练圆满完成了预定的无人艇海气通量智能规划与协同观测试验,获取了较为完备的试验数据,进一步结合实验室“海洋生态环境与碳汇”重点任务团队研发的数据质量控制算法,可实现对复杂海域海气通量的精细化观测。这为实验室“海洋生态环境与碳汇”重点任务和海洋负排放(ONCE)国际大科学计划研究实施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数据和技术支撑。
进入仪器预约系统
  • 用户登录
  • 样品委托
  • 预约记录
  • 使用记录
仪器设备 更多 >
仪器实时使用记录
友情链接